室外一体化机柜的详情介绍
室外一体化机柜是指直接处于自然气候影响下,由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制成的,不允许无权限操作者进入操作的柜体,为无线通信站点或有线网络站点工作站提供户外物理工作环境和安全系统的设备。室外一体化机柜适合在室外环境,如公路边、公园、楼顶、山区、平地安装的机柜,机柜内可安装基站设备、电源设备、蓄电池、温控设备、传输设备及其他配套设备或为以上设备预留安装空间及换热容量。是用于给在室外、户外工作的设备提供良好工作环境的设备,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了设备的工作情况。
1、使用范围:
室外一体化机柜YW系列主要用于无线通信基站,包括新一代3G系统,通信/网络综合业务,接入/传输交换局站,应急通信/传输等。
2、结构:
室外一体化机柜YW系列外板采用采用厚度大于1.5mm的镀锌板,由外箱体、内部金工件及附件装配组成。机柜内部按功能划分成设备舱和蓄电池舱。箱体结构紧凑,安装简便,密封性能极好。
3、主要特点:
3.1箱体具有防尘、防晒、防雨等特点,全方位适应户外环境。
3.2设备仓柜体采用空调散热(也可选用热交换器作为散热设备),MTBF≥50000h。
3.3蓄电池柜采用空调散热方式。
3.4每个机柜都装有直流-48V的照明灯具
3.5室外一体化机柜布局合理,线缆引入、固定和接地等操作便利,维护方便。电源线、信号线和光缆都有独立的进线孔,不会相互干扰。
3.6机柜内所使用的线缆都采用阻燃性材料。
4、室外一体化机柜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4.1使用条件:环境温度:-30℃~+70℃;环境湿度:≤95﹪(+40℃时);大气压力:70kPa~106kPa;
4.2材料:镀锌板
4.3表面处理:脱脂、除锈、防锈磷化(或镀锌)、喷塑;
4.4机柜承重≥600㎏。
4.5箱体防护等级:IP55级;
4.6阻燃:符合GB5169.7实验A要求;
4.7绝缘电阻: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2X104M/500V(DC);
4.8耐电压:接地装置与箱体金工件之间的耐电压不小于3000V(DC)/1min;
4.9机械强度:各表面承受垂直压力>980N,门打开后外端承受垂直压力>200N。
5、室外一体化机柜功能组件:
5.1嵌入式直流系统:总容量:120A;模块规格:30A;配置模块:3+1;避雷器:Imax=40KA;单相;AC输入63A/2P*1;输出:2路电池空开(100A×2),8路负载空开(其中2路二次下电(16A×1、10A×1),6路一次下电(20A×4、10A×2)。
5.2交流配电系统:输入:100A 4P(380V);输出:63A 3P*1、60A 2P*2、32A 1P*2、10A1P*1;含有:外电/油机转换开关;以上所有开关均符合IEC60898标准。
5.3直流配电系统(选配):直流负载开关:2路1P/32A,2路1P/16A
5.4交、直流防雷系统:交流配电部分含有防雷装置,其额定通流为60KA,大通流量为100KA。直流配电部分的防雷装置(选配),其额定通流为20KA,大通流量为40KA,防雷装置含有远程监控干结点。
5.5 PDU插排(选配):19英寸6位10A PDU插排,PDU插排与空调插头对接。
5.6 DDF 8位系统室外机柜数字配线架(选配)
5.7 ODF 24芯ODF配线终端盒(选配):含熔配一体化模块
5.8照明系统:每个仓都配有直流-48V的LED照明灯。
室外一体化机柜的组成
由机柜体、OLT主设备、嵌入式直流电源系统、配电单元、机柜空调散热系统、UPS电源、后备蓄电池组、ODF光配单元、动环监控单元、机柜照明系统等组成。
(1)OLT机柜体:OLT一体化机柜外尺寸为①宽1600mm*深800mm*高1800mm、②宽1100mm*650mm*1700mm、③宽800mm*深800mm*高1800mm(三种结构),柜体采用整体拼装结构,由外板厚度为1.5mm以及内板厚度为0.8mm的镀锌板冲压而成。分为设备舱和ODF光配舱,设备舱为19英寸和21英寸兼容的机架,可兼容两种尺寸的OLT主设备安装,具备动环监控单元、配电单元、嵌入式直流电源系统的安装空间。左侧上部为设备舱和下部电池舱,能满足主要设备及150Ah/12V以下蓄电池4节;右侧为ODF的安装空间;
(2)OLT主设备:可兼容19英寸和21英寸标准尺寸的OLT主设备安装。
嵌入式直流电源系统:采用48V60A、90A的直流电源系统,并在电源系统上提供机柜监控的集成和输出。具备电池组的监控端口;
(3)配电单元:配电单元提供了油机/市电互锁输入开关、移动油机防水接口、B+C级防雷模块、直流输出空气开关、交流输出空气开关、维护插座等;
(4)空调散热系统:采用交流压缩机空调和辅助风机进行散热,一般采用500W/1500W制冷量的空调搭配辅助风扇组成散热系统。
5G网络及相关技术演进:落实场景化应用
5G网络R16版本已经冻结,三大业务场景均获得相应技术支撑;R17正在制定当中,预期毫米波、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等将被写入标准,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垂直场景将得到细化满足。
在完成R17版本后,按路径图,5G网络标准制定到位,后续随之而来的是5.5G、6G标准的研发和制定工作。对此,业界已经在进行探讨,例如华为提出了“1+N”5G目标网,“1”指的是1张普遍覆盖的宽管道基础网,核心是中频大带宽结合MassiveMIMO;“N维”指的是多个维度的能力,主要包括低时延、感知、高可靠、大上行、V2X、高精度定位等,核心是简化部署,以满足各类场景化需要。
不仅仅5G网络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物联传感等技术也将同步发展,为5G网络提供应用填充,并支撑运营。
(4)5G产业链协同:生态型产业放大
参考2G/3G/4G等前代移动网络,以及韩国等5G发展较早地区的经验,5G网络是生态协同的过程。核心流程是,基础设施规模化——终端降价与用户规模化——内容与应用生态放大——5G产业巩固。
未来能否顺利达到既定目标,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需要运营商和政府联手打造,但目前众多国家建设缓慢,将可能成为阻碍产业链放大的重要因素。
2、5G网络全球发展趋势判断
基于对5G发展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形成对5G网络全球发展趋势判断。
(1)整体产业规模:持续放大,带动经济增长
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的预测,到2025年,全球5G用户将达到18亿,占比为20%,而爱立信的预测数值则为28亿和31%。并且,在2020-2035年之间,全球范围内5G对经济直接贡献每年在2000亿美元左右,合计达到3.5万亿美元,提供总计2200万就业岗位(IHS预测);其中,对中国GDP直接贡献从2020年的0.1万亿增长到2030年的2.9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对GDP的间接贡献从2020年的0.4万亿增长到2030年的3.6万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4%(信通院预测)。
(2)网络建设速度:预期先缓后快
现阶段,由于美国等逆全球化的影响,全球5G设备商市场格局发生调整,导致建设速度放缓,预计2-3年内,新市场格局将形成。
各个国家/地区以及相关运营商,基于提升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考虑,势必在相关时间节点(如2025年)之前,实现5G基站的目标值。尤其是当各国认识到5G对社会经济的赋能作用,建设规模与速度会提升,例如2020年6月,日本内务和通信省宣布到2023年底前完成21万个基站建设,比原目标提升了3倍。
(3)网络商用的地区差异:分批规模化发展的格局明显
各国家和地区分批化发展的态势明显。,从国家和地区角度而言,东亚地区将会5G网络建设;中东等较有实力开展数字基建的国家和地区,将会紧跟规模化发展;欧美等讲求网络实用性的地区,会逐步推进;而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则相对滞后。
第二,从内部建设部署情况看,由于5G网络需要更多数量的基站,均将从人口密集的重点地区开始建设,但终能否达到全面覆盖,则有所差异。韩国等人口相对密集均匀分布,能够实现全面覆盖;中国等强调普遍服务的国家和地区,能够基本实现;而美国等人口分布不均,且强调经济价值的,预期仍将集中覆盖。